欧洲体育在线_2024年欧洲杯投注@

图片

学术论坛

【王和专栏】发展“中国式相互保险”几点思考

2022-03-21 16:21:39来源: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微信图片_20220321162636.jpg

 

引子:我国现代相互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16年,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曾经被普遍看好相互保险的发展,并没如人所愿,甚至有点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可谓是“一言难尽”,但“认识不到位”是根本和关键,因此,静下心来,回到出发,重新进行一番思考,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1)我国需要发展相互保险,以丰富并完善国家风险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相互保险与我国传统文化和基本制度具有“基因相似性”,互助共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一脉相承,给了发展相互保险以理论基础、根本理由和想象空间,创造性地解决好“三好问题”,走“中国道路”是经验,也是法宝。相互保险能够,且应当得到更大的发展。

 

“互助”无疑是人类文明中最璀璨的亮光。人类的相互,经历了从盲目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社会到市场的演变过程,并逐步进化出相互保险和保险。与西方相比,在中国发展保险,特别是相互保险,有着更好的基因、土壤和环境。相互保险互助共济的基本原则,与扶危济困、守望相助和同舟共济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制度性质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和契合性,因此,我国应当,且能够更好地发展相互保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兼顾社会公平,关照特殊弱势群体,持续改善民生,发展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对相互保险的发展,有着更迫切和现实的需求,因此,要提高政治站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更加求真务实的精神,解决制约相互保险发展的一系列基础和关键性问题,为发展解决制度和环境问题,积极探索“中国式相互保险”的发展之道。

 

发展相互保险,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时过境迁。所谓“时过”是指传统相互保险与我国社会发展之间面临与时俱进的任务,需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重新定义并发展相互保险;所谓“境迁”是指西方相互保险的发展理念和环境,与我国国情存在较大差异,不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和照猫画虎,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根据我国新时期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和风险治理需要,特别是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框架下,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相互保险,推动和服务社会发展与进步。

 

回顾和总结我国相互保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下一步关键是要解决好“三好问题”,即定义好、规范好和利用好。所谓“定义好”,就是要按照相互保险的基本原理,明确基本逻辑、结构和关系,清晰定义相互保险及其特点和优势,为发展奠定制度基础,营造发展氛围;所谓“规范好”,就是要在“定义好”的基础上,明确经营规则,规范管理制度,确保监管的可操作和有效,把篱笆扎好,杜绝可能的漏洞,不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所谓“利用好”,就是要确保相互保险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为相互保险的发展注入独特动力,给相互保险以实实在在的保障、机会和空间。同时,也为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新模式、新动能和新势力。

 

面向未来,传统保险的商业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且这些挑战具有根本性和不可逆的特征,因此,“何去何从”是传统保险业难以回避的问题。与之相比,相互保险的优势将日益彰显,即制度的民主基因和科技的效率优势,使其可能成为迭代的“逆袭者”。但这一切只是一种可能,要把可能变为现实,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需要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以更高的境界和觉悟,重新内涵并定义相互保险,在重视和发挥好相互保险“天然优势”的基础上,赋予相互保险以全新的能力与价值,成为推动行业,乃至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

 

2)发展相互保险,应不忘出发,坚守初心,把握根本,守住根本,心无旁骛,笃定自我,明确定位,清晰逻辑,共建共治,民主管理,创造价值,福祉会员。

 

发展相互保险,回答好“我是谁”,坚守出发和初心很重要。不走偏,不跑调,别“想太多”,牢记使命,笃定自我,“清清白白”和“简简单单”地发展相互保险。关键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牢记“国之大者”,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因此,要真正做到“以会员为中心”,而不是说说而已。“发展依靠会员,发展为了会员,发展惠及会员”是相互保险的基本宗旨,全面满足会员需求,为会员提供专门化服务,切忌和防止将会员抽象化和概念化,是开展相互保险的基础和根本,要始终把握、坚守并体现这个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更不要偏离这个根本。

 

清晰和明确定义和定位至关重要。所谓定义,一是明确“相互保险”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人,以“会员”的身份,以民主共治的形式,以“互助”这种特殊的治理结构,形成一种专门化保险模式。二是明确“相互保险组织”是指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由全体会员持有并以互助合作方式为会员提供保险服务的组织。所谓定位,要明确相互保险不是商业保险,也不是保险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会员的互助组织,通过共建共享共治,实现民主管理,服务全体会员。

 

【案例】 英国的医师互助组织与商业保险机构不同,一是其属于非营利组织,因此,能够充分体现和维护医师的利益;二是行业专业维权的特征明显,即互助组织会不遗余力地维护医师的权益和名誉;三是运营成本相对低,且不会因为索赔而提高保费;四是“不拒赔原则”,无论何种原因,一旦医师遭遇索赔,互助组织就予以赔付,同时,没有索赔时效的约束;五是提供综合服务,不仅提供处理医疗事故纠纷全过程的专业和法律服务,同时,还提供日常的法律咨询和各种培训服务;六是胜诉率相对高,由于该组织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较强,因此, 在诉讼过程中具有相对优势。

 

3)发展相互保险,要坚持“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两个基本点,要在社会治理和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在科技赋能背景下的模式创新,发展“新相互保险”。

 

发展相互保险,尤其是在我国发展相互保险,肯定不能简单地“照葫芦画瓢”和按部就班,更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地效仿国外的发展模式。要特别关注并解决好西方在发展相互保险过程中,出现的简单地“相互化”和“非相互化”背后的思维模式问题,要针对全球相互保险发展出现的问题,强调、突出并体现中国智慧,特别是“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征,要围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目标下,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系统思考并全面探索,如何赋予古老的相互保险以全新的生命力,既不同于传统的商业保险,又坚守相互保险中最根本的东西,更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相互保险”发展之路。

 

同时,各地政府要学会利用相互保险,针对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开展模式创新,投入公共资源,提升基层风险治理能力,重点解决特殊群体的风险暴露和实际困难,体现社会关爱,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因此,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清晰与深入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互保险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4)发展相互保险,应当是需求和问题导向型,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满足相互保险特征的领域开展业务,强调风险的相对同质性,突出普惠、便捷和高效。

 

发展相互保险,应当是问题和需求导向,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也不能仅仅是为了发展保险业而发展相互保险,应当是为了满足人民(会员)需求,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发展相互保险。因此,关键要解决“范围”问题,切忌盲目跟风、急功近利、贪大求快和“跑马圈地”,选择并定位好“范围”很重要,范围“合适”是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发挥相互保险技术和制度优势的前提和依据。

 

从全球的实践看,相互保险主要适用在特定群体的特殊风险,通常是因为这个群体的风险相对高,出险率高,损失金额大,且分摊能力有限,商业保险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或难以承保,或提供的保险产品责任范围窄,条件苛刻,门槛高,保费高,因此,需要通过相互保险,提供一种基于特定群体和范围的普惠性保障,即针对一些罕见病,如尘肺病,还有一些特殊行业,如海洋渔业、长途货运业。与此同时,基于同质性风险的相互保险,可以通过抱团取暖和“团结起来力量大”,提升市场地位,更好地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议价,切实解决群体困难,更好地维护集体利益,同时,还可以对这些特殊风险,开展专门化的研究、管理与服务,赋能个体,改善风险,重新定义“同病相护”。

 

在我国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发展相互保险,即在一些常规社会保障制度失灵的领域,或公共资源“无暇顾及”的领域,主动导入相互保险制度,引导并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满足特殊群体风险管理的需要,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与此同时,要认识到“拾遗补缺”是相互保险起点,但不是,或可以不是终点,因此,在发展相互保险的过程中,要有一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远见卓识,在突出会员群体特殊“同质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基于普惠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互助、公平和效率的大结构、大管理和大优势问题,因为,普遍的个性解决,意味着整体的系统解决,相互保险需要一种从“从点到面”和“以点带面”的眼界和智慧,给未来的发展留出想象空间,在推动行业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独特优势。

 

【案例】The Kin Interinsurance是一家美国交互保险组织,他们将业务重点放在为高风险地区人们提供房屋保险服务上,在传统保险公司不能覆盖此类客户而退出市场时,依托大数据进行个性化的风险评估,使得会员每年的保费负担平均降低500美元,同时,依托基于AI的家庭保险推荐平台,将人工智能与有关会员的详尽数据集(包括5,000多个变量)相结合,为会员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全面简化保险流程,改善会员体验,提供更好,更快速,更便宜的保险方案来代替传统保险。

 

5)将相互保险作为社会,特别是中等收入人群风险自治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制度,全面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特别关注社会治理中制度失灵、鞭长莫及和无暇顾及的领域,特别是社会和政府管理的难点和痛点,除了特殊和小众的弱势群体外,面向未来,通过相互保险的自治机制,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制度化地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风险脆弱性问题,管理好他们的“负资产”是一个点。因此,要更好地发挥相互保险的优势,专门化和区域性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确保均衡发展,保障共同富裕成果,是相互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和发力点。

 

6)坚持“同质互助原则”,强调风险性质与风险主体的“同质性”,并作为开展互助的逻辑基础和基本原则,同时,依托科技和制度创新,打造同质风险专门化治理平台,通过信息透明和交互,形成有效制衡,利用专业,实现科学治理,强化服务会员风险治理功能,实现会员共治下的风险减量管理。

 

“同质性”是相互保险的文化基础,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守望相助,相依为命。因此,“同质性”不仅是相互保险的经营特征和管理原则,更是相互保险的存在理由、价值和意义,也是相互保险与众不同,需要鼓励和专门化发展的依据,最重要的是“同质性”是相互保险作为特殊群体的“命运共同体”存在的逻辑基础和基本依据。与此同时,“同质性”的内涵也不应当局限在风险特征上,以发展的眼光看,“同质性”可以,更应当有更广泛的内涵,如风险理念、风险管理和风险偏好等,均可以成为“同质性”特征,成为“同类相聚”和“志同道合”的理由和实践。

 

“同质性”不仅仅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基础,因为“同”,所以“共”,这种基础不仅支撑共度时艰,更要体现为共克时艰,因此,相互保险应当成为特殊群体管理和改善特殊风险的平台和机制。同时,要针对相互保险“同质性”与“差异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在实际运营管理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大胆探索创新,确保在解决共性治理的同时,满足差异化的需要。

 

通过平台模式的创新与探索,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好地汇聚群体和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同时,通过科技赋能,实现风险总暴露的降低,继而实现风险的减量管理,为弱势群体“我的命运我做主”提供可能与实现,为更加平等、公平和和谐的社会赋能加持。

 

【案例】朋友相互保险(Friendsurance)是一家以“互联网互助”为概念的保险代理公司,其核心经营理念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特征,以“P2P”模式,开展相互保险,挑战传统保险的经营效率。该公司提出了保险回归社会属性命题,并喊出“让保险成本降低50%”的口号。从该公司提出的经营思路和逻辑看,其商业模式基本可行,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幅度降低营销成本和运营费用,同时,减少小额赔案和道德风险。

 

7)发展相互保险,要不忘本,坚守封闭原则,不受诱惑,坚守基本逻辑、原则和底线,要清晰并回归基础治理结构,“去保险公司化”是唯一出路,更是发展的正道。

 

从全球相互保险发展情况看,“非相互化”,乃至“公司化”似乎成了殊途同归的“魔咒”,但如果都“归顺”了公司制,那么,“相互”的优势、意义与价值何在?这恰恰是相互保险发展过程中“磕磕碰碰”和“分分合合”的内在和深层次原因,因此,与商业保险公司模式做一个彻底的“切割”,既是“命中注定”,也是“认祖归宗”,更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从现实看,曾经的“合”是“身不由己”,是“不得已”,未来的“分”是破局的关键,是使命必然,因此,如何在坚守封闭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实现“若即若离”和“封而不闭”运营管理模式。面向未来,相互保险需要再出发,其中最大的机遇就在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带来的可能性和想象力,让人们能够重新思考对时空的利用,思考集合的效率与可能,破解相互保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刚性,同时,也包括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互保险的问题。

 

8)“会员制”是相互保险的灵魂,“不以盈利为目标”是相互保险的基本定位和价值取向,也是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和基础逻辑,因此,必须毫不动摇,所有的发展与创新均不能偏离这个根本。

 

明确相互保险的属性和定位是关键,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的观点,相互保险组织应具有三个共同属性,一是适用于特定和特殊人群,其逻辑是这个群体不太适合商业保险模式, 一般是具有较高和显著的职业风险特征,如律师、医师、教师和农民等。二是允许会员参与组织的运营与管理,体现为一种自治组织,会员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三是组织以服务会员及其利益作为基本宗旨,属于非盈利组织,经营结余留存组织或返还给会员。

 

客观讲,特别是落到实际,具体到操作层面,落实“会员制”属于知易行难,容易形同虚设,如何实现广大会员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治理,无疑是挑战,但最难的是“站位”和“人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会员)为中心”,以一颗福祉社会,服务会员之心,就不难,就能够做到心系会员,万变不离其宗。

 

【案例】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人群高达1.3亿,属于典型的规模化“同质体”,而知晓率不足10%。针对这一情况,众惠相互启动了“肾爱保”--肾病专病保障计划,以相互保险为平台,搭建专门化的服务体系,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对不同患病情况,进行分期、分年龄、分性别精准管理,同时,联合相关健康管理企业,给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和系统的全病程管理,以有效延缓和控制病情发展,既能有效控制风险,又能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9)在坚持会员制的基础上,做实“会员制”和“会员代表大会制”,强化“会员代表大会”的定位和作用,强化会员的参与意识和程度,落实基于所有权的治理模式,包括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会员制”和“会员代表大会制”将成为相互保险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民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力量,越管理民主,就越有未来。但如何“做实”是关键,更为关键的是“想不想”做实,因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更因为,很多时候,形同虚设,不是结果,而是原因。因此,发展相互保险,需要一种远见,一种觉悟,认识到启发并强化会员当家作主和参政议政意识是基础,是关键,更是未来“行走江湖”的法宝和依靠。

 

10)明确并重构相互保险的治理逻辑和结构,明确“所有权”和“(运营管理)代理权”分治的基本架构,明确相互保险的“委托管理模式”,探索符合并满足相互保险发展的“责权利”治理结构与机制,在充分体现和坚守相互保险制度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管理模式创新。

 

相互保险制度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清晰相互保险的治理逻辑和结构,特别是理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关系,在学习借鉴国外交互保险模式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度和模式创新,探索“一体三层”的“金字塔”治理模式,力求做到各归其位,各司其职,真正做到“桥归桥路归路”,以更好地回答:如何在形影不离的同时,做到泾渭分明,做到“亲兄弟明算账”;如何在封闭经营的同时,以“大卖场专柜”思路,通过专业能力的打造,实现面向并服务更广泛的群体,实现更大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基于科技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和想象空间,因此,对过去是挑战,对未来不仅是可能,更是机遇。

 

11)通过治理模式的创新探索,形成对运管管理的充分授权和有效制衡关系,同时,明确运营者的“费用激励”模式,培育专门化和职业化的管理服务主体,形成满足相互保险发展的市场供给。

 

相互保险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组织形态,既有别于传统的股份公司制,也不同于简单的委托代理模式,因此,需要借鉴交互保险的经验,即业务主要由社员大会通过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代理人委托经营,负责处理有关保险的一切业务,实现一种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核心是解决好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问题,即既要满足相互保险治理结构的原则,又要通过“承上启下”,确保运营管理的有效与高效,导入市场机制,实现刚性约束下的充分授权是关键。

 

从长远发展的视角看,要充分认识到相互保险的经营管理的专业性非常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此,要吸引和鼓励一批有情怀的专业人士投身相互保险事业,同时,但鉴于相互保险的特殊性,全面、专业和充分的激励机制也很重要,而标准和评估成为了基础和关键,同时,市场化和可操作的机制是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培育专门化和职业化的机构和队伍,形成一个专业和有效市场,以满足和促进相互保险的发展。此外,从风控的视角看,要积极探索适合相互保险经营模式和风控需求的“资金全托管模式”,确保有效隔离、制衡与监督。

 

【案例】USAA(联合服务汽车协会)成立于1922年,是一家采用交互保险模式的相互保险组织,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军人和军属,拥有1140万会员。USAA的最大特点是发挥互助保险制度优势,将对会员的关怀融入到血液中,追求的不是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而是把注意力永远放在会员身上,公司文化就是:“无时无刻,我都要替你着想”。同时,坚持把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做到极致,用爱与科技,让服务提升永无止境,因此,会员粘性高达98%

 

12)清晰并严格相互保险与其他保险形态的差异、边界与管理,清晰并明确主体责任,避免出现跨界和违规开展业务。更好地发挥相互保险的独特优势,服务并满足指向群体风险治理需求。

 

就现代社会而言,社会保障和互助形式有多种多样,但从治理的视角看,应当是有特征和区别的,特别是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领域,需要基于区别的差异化监管。特别要关注同属于“第三次分配”范畴的公益、慈善和捐赠等,同时,还要特别关注网络众筹问题,从根本上看,网络众筹属于慈善范畴,因此,必须划清界限,避免给人以可乘之机。

 

由于相互保险看似“门槛低”,且潜在利益大,特别是可能涉及海量的会员信息,故不少居心叵测的人,总是别有用心并虎视眈眈,图谋着以相互保险之名,瞒天过海,暗度陈仓,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弄不好,就可能形成“影子保险”的风险,因此,“扎紧自家的篱笆”,不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很重要。

 

相互保险属于金融范畴,金融属于持牌经营范畴,因此,要在金融监管的大框架下,明确相互保险与其他保险,与金融形态的差异、边界与监管原则,明确、突出并强化相互保险的业务特征,同时,相互保险组织在与相关企业,特别是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时,要保持清醒和警惕,明白“出来混都是要还”的道理,警惕“与虎谋皮”和“反蚀把米”的风险。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因此,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既是相互保险的重要资产,是命根子,也是别人觊觎的对象。要切忌简单和天真地用数据换技术和资源,因为,数据是会员的数据,是会员的信任与托付,因此,要心存敬畏,用心呵护,审慎处置,牢牢管住,要始终把数据的实际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还要明白“共赢”是需要逻辑基础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否则,就是“忽悠人”,或是自欺欺人,不仅可能做了“冤大头”,还可能引狼入室,结果可能是自毁长城,满盘皆输。

 

13)进一步完善相互保险的基础制度,按照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原则,制定《相互保险管理办法》和《相互保险运营管理管理办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像相互保险,这种具有较强专业性和特殊性的领域,尤其需要法律制度保障。但相互保险的经济形态和组织形态均极具特殊性,客观上对立法形成了挑战,如相互保险与商业保险,与传统股份公司,均具有本质差异,是不能简单“类比”和“参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正是由于2015年《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的不得已和“迁就”,形成了“先天不足”的缺憾,导致了基础关系的不顺,给发展留下了一些难题和掣肘。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给相互保险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相关修法工作已摆上议事日程,并紧锣密鼓地推进。下一步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直面相互保险的难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本着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发展的精神,在明确定位和清晰逻辑的基础上,正视问题,正本清源,重新梳理并明确基础法律关系,特别是要按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原则,借鉴交互保险模式,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旗帜鲜明地给“一体三层”的“金字塔”模式一个说法。

 

同时,要在“正名”的基础上,明确基本性质,理顺基础关系,特别是要突出相互保险的制度特点和相应优势,并确保这种优势,能够转化为经营管理和服务会员的优势,如在产品 定价、准备金和偿付能力管理等方面,就需要有针对性特殊安排。总之,直面矛盾和困难,梳理并理顺关系,明确权利义务,清晰法律关系结构,为我国相互保险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是基础,更是前提和关键。同时,从务实的角度出发,也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即采用完善现有制度和重新修订新法同步走的模式,做到制度的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

 

14)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相互保险商业模式,尤其是通过加大信息透明度,形成更广泛的监督机制,同时,也能够提高会员的参与意识。

 

数字时代,特别互联网技术,给相互保险的发展,特别是破解公信力难题,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充分和实时共享,给经营管理,特别是会员的参与和监督提供了可能和便捷。利用互联网构建的平台化思维,特别是通过“人工智能智力众筹”,探索“智慧互助保险”模式,能够很好地破解公信力和专业能力问题,而且,解决的成本很低,甚至为零。与此同时,在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特别是要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切实维护会员利益。

 

在互联网平台上经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风控,特别是会员道德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解决之道在于“以技制技”,即用技术制衡技术,例如,信美相互推出的“赔审团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即当赔付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申请启用“赔审团制度”,随机选取符合资质的会员,由他们通过在互联网端的讨论,最终决定是否赔付,形成一种基于参与的监督。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在为相互保险解决痛点的同时实现赋能,并迎来公正、智慧和高效的相互保险 2.0 时代。

 

【案例】2013年成立的美国奥斯卡健康保险公司(Oscar Healthlnc.),是一家以全栈技术平台为基础,建立参与度,赢得信任,专注于为会员服务的健康保险公司。公司摒弃传统保险“选择风险”的认识局限,树立并强化“改善风险”经营理念,提出“不是选择健康人作为自己的客户,而是让自己的客户变得更健康”的经营理念。公司从医疗总效率和客户体验入手,通过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医疗手段,免费为会员提供可穿戴设备,将防病和治病结合起来,敦促并激励顾客自觉和主动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减少患病的痛苦和总成本。通过打造健康管理平台,营造互联网医疗服务生态,强化医药领域的透明度,特别是作为专业第三方和实际支付者的参与和干预,破解社会过渡医疗难题,改善客户就医体验,最终实现客户、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赢。

 

【案例】汇友相互专注建筑工程企业,会员数量超过2000家,针对会员经营管理中的共同痛点,围绕建筑行业全产业链风险,搭建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用保险为会员释放保证金400亿元,减轻在投标环节的保证金压力,解决会员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推出电子保函,将工程保证保险与“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相结合,为会员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15)完善并创新“风险分摊操作机制”,即将“事前预缴”与“事后分摊”有机结合,同时,积极探索基于数字化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新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确保相互保险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

 

信用,始终是相互保险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可谓是“成也信用,败也信用”,即相互保险能够“逆袭”商业保险是其可能的信用优势,而“非相互化”浪潮的“幕后推手”也是信用。因此,要实现相互保险的再出发,首先和关键是要破解好“信用难题”,要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相互保险信用治理新模式,以更好地彰显相互保险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基本原理而言,与商业保险通过“先交费”,形成的“前信任”模式不同,相互保险是一种“后分摊”模式,就需要一种“后信任”模式予以支撑和保证,但如何确保这种“后信任”机制的刚性,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这也是大多数相互保险组织,尽管都举着“相互”的旗帜,但最终都走上了“公司之路”背后根本和现实的原因。其实,相互保险组织并不是不想构建“后信任”体系,只是在传统的制度和技术背景下,缺乏构建的可能性,因此,面向未来,在科技赋能背景下,能否和如何构建一种更加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预付+分摊”回调机制,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面向未来,就“后信任”体系构建而言,有两个思路,一是寻找基础利益共同体,如企业,尤其是集团性企业,如村庄,这些组织具有原始的社会关系和利益联系,如社团,特别是关系紧密型社团,因为,在这个范围内构建基于“后信任”的相互保险具有可行性,如在一个行业和企业内部,利用协会和工会的平台,建立职业责任、汽车、大病和职业年金的相互保险制度就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利用以区块链为代表的科技手段,构建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区块链具有重构信任的能力,形成一种相对刚性的信任,同时,配合账户和支付管理,就能够满足后信任模式的要求。

 

在相互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坚守根本和求真务实是两个关键,一方面要坚守相互保险的“魂”,否则,就可能“失魂落魄”和“无家可归”,另一方面要兼顾现实,活不下去,所有的理想都是空话。从相互保险发展的初期看,特别是与商业保险并存,乃至同场竞技的现实看,在客户界面和市场层面上,要尽可能地保持可比性,因此,需要一种“内外有别”的务实精神和智慧,即“内心”要坚守相互的根本,“外在”要求真务实地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定价和经营模式本质创新是关键,要积极探索“精准差异定价 + 互助缓冲基金”的定价和经营模式,同时,探索“基础平台 + 专门账户”和“小账户大账户”经营管理模式,确保经营的相对可操作和稳定性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发展相互保险。

 

【案例】科技,特别是区块链技术,为解决“后信任”难题提供了可能。信美相互以科技手段,着力打造“轻型、高度敏捷性组织”,利用数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实现全景在线化经营,通过客户账户体系建设,提升信息透明性,改善了客户体验,增强会员的信任度。同时,利用区块链、算法和分布式技术架构,通过“会员爱心救助账户”“理赔档案室”和“赔审团”等项目,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信任模式创新,有效解决相互保险的“痛点”,开启了相互保险2.0时代。 

 

16)鼓励科技企业参与到相互保险的科技创新领域,以提高效率,扩大覆盖面。但必须明确定位和身份,避免混淆和混乱,要坚持“不过钱”和“不担保”的基本原则,严禁“打擦边球”。

 

相互保险,因金融和数据属性,引发相关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兴趣,特别是与数字科技相关的企业,他们希望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参与和推动相互保险发展,更有一些互联网巨头企业,将相互保险作为战略布局的领域,开展谋篇布局。通过合作,引入先进的科技,赋能并重构相互保险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乃至必然,但问题的关键是:要清晰和明确互利互惠的逻辑基础和实现方式,给各自一个理由和空间,确保“相安无事”。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少数“居心叵测”的人,企图通过“打擦边球”,乃至“偷梁换柱”,“浑水摸鱼”等手段,谋取不法利益,对此,要高度重视和警惕,防止对行业发展环境形成系统性破坏。

 

解决之道在于明确金融作为特许经营行业,必须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并强化主体责任。网络互助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互助,故依然是互助,如果涉及互助保险,依然具有金融属性,必须持牌经营,纳入监管。同时,金融企业要强化自身科技能力建设,建立适当的防火墙,规范并强化外包合作业务的管理,严格资格管理,避免“鱼目混珠”,防止“引狼入室”,同时,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应全面规范自身的科技赋能业务,做到“到位不越位”,更“不越雷池半步”。

 

近年来,网络“互助(计划)平台”可谓是异军突起,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突出,且复杂。解决之道在于正视并回答两个具体和现实的问题:一是事前“过不过钱”,即是否有资金池;二是是否提供担保。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属于“保险(金融)”范畴,必须持牌经营并纳入监管,否则,就属于非法金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参与者的利益如何保证,有谁愿意参与,平台又如何生存,可能的社会风险怎么解决。目前,一些“契约型”互助平台,采用“打擦边球”的做法,以“慈善”和“公益”的名义开展业务,尽管看似服务社会,但始终面临公信、合规和监管的挑战,因此,监管部门已启动了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全面规范相关市场,维护社会稳定。同时,疏堵结合的治理,也将为相互保险未来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

 







 

 

来源:王和空间。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传递欧洲体育在线_2024年欧洲杯投注@:信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