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体育在线_2024年欧洲杯投注@

图片

学术论坛

【和你说】 系列(14)保险:“心”与“新”的对话

2022-08-18 15:40:19来源: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我们是一群逐梦人,追求的是安宁并福祉社会的新梦想,记得有句歌词是“心若在,梦就在”。但今天的我们不妨问问:“心”还在吗?若“心”不在,梦,将在何处安放?  

 

 

近年来,在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关键字是“新”,如新时代、新格局、新理念、新机遇、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渠道等。你突然发现:无论是什么,总能够“推陈出新”,整出点“新花样”。“新”,在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也有点“眼花缭乱”,有点“晕”。殊不知,这些“新”,往往总给人有点“别出心裁”和“瞎折腾”的味道。在一阵“红旗招展”和“锣鼓喧天”的热闹之后,在一众“群情激奋”和“慷慨激昂”的亢奋之后,就“尘归尘,土归土”了,就“各回各的家,各找各的妈”,留下的只是“鞭炮齐鸣”之后,久久未能散去的硝烟味,还有一地鸡毛。 

 

 

从进化论和发展观的视角看,一个时代,总是需要“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的。“新”本无可厚非,古人就云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是推动历史,也包括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如果以更长的历史维度,以更深刻和更绝对的视角观察,就不难发现比“新”更重要的是“心”,因为,离开了“心”,所有的“新”都将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心”不仅让人有目的性和方向感,更重要的是赋予“新”以逻辑性、价值观和使命感。它让人明白一个基本道理:“新”不是目的,“新”只是船,它的使命是将“心”渡到彼岸,用一颗“新心”,成就使命。因此,在“新”的过程中,不能为“新”而“新”,更不能将“新”作为一种时髦,一个噱头,要始终觉悟并不忘“新”的初心,牢记“新”的使命。 

 

在当下保险的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守初心,不为“新魔”所乱。从根本上讲,中国保险业固然缺“新”,但更缺的是“心”,具体讲是源于“心”的“新”,“新”是为了更好地成就初心。否则,“新”就成了“皇帝的新衣”,“创新”就成了一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所以,我们不妨停一停,静下心来,回望过往,问问自己:这几十年,我们“新”的还少吗?五花八门的“新”,挖空心思的“新”,林林总总,千奇百态,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有的时候,我们“新”到了几近“奇葩”程度,看看那些新产品的名字,就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我们“新”的,已经不认得自己了。于是,不得不彼此呼喊“保险姓保”,让孩子回家。  

 

回家,“心归”比“身归”更重要。心不归,身,是不可能真正的归,即使是“归”了,也往往处于“失魂落魄”和“行尸走肉”的状态。属于一种“缺心眼”的吓折腾,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干一些在外人看来是“匪夷所思”和“百思不得其解”,而行业却“乐此不疲”并“难以自拔”的事,消耗的不仅是行业资源,社会信任,还有许许多多年轻人的青春、激情与梦想。  

从本质上看,新,是一种大格局和新境界,是一种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这种“新”背后是对传统价值逻辑和结构的挑战、颠覆和重构,是对理想的追求、执着与坚守。我们总说保险是一个高尚的事业,我们是一群逐梦人,追求的是安宁并福祉社会的新梦想,记得有句歌词是“心若在,梦就在”。但今天的我们不妨问问:“心”还在吗?若“心”不在,梦,将在何处安放?当下的保险业或许真的真的需要一场“心思考”。  

 

首先,是“问心”。中国人的一个最重要道德标准是“问心无愧”,而“问心”的对象是“心”,是问问自己:我们干保险,到底是为什么?又要干什么?保费是什么?保费为什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是保险的“心”?当下的保险业有“心”吗?我们的“心”与保险的“初心”是一颗心吗?“问心”是一种自省,一种确认,更是一种觉悟,其实,问,不是要答案,而是要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本心的存在,以及“普度众生”的使命与责任。生命,因觉悟而高尚。因此,要时不时地问问自己,这样才能够提醒自我,明心见性,无愧于最初的选择,无愧于事业与生命。 

 

其次,是“归心”。在解决保险“心归故里”之前,要先问问现在的保险“心在何处”?都说现在的保险不姓保,那么,它为什么不姓保,又到底姓了什么?要知道:“归”是解决“应该去向何方”,那么,作为前提,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即“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解决了“定位”问题,即信仰、使命和归属,才能“明心见性”,有“自知之明”,才知道差距所在,才知道要向哪一个方向努力,这才是正确的方法和途径。知晓了“故乡的云”是什么,在哪里?“回家”才有了目标和方向,生命也才有了价值和意义。 

 

第三,是“定心”。人,往往不是不知道“故里”所在,而是有太多的“新”诱惑,特别是那些“海市蜃楼”的“新家”,于是,就迷茫、迷糊和迷失,就把自己“弄丢”了,且认他乡作故乡。有的时候,人,可以去的地方很多,但那些地方并不都是家。心,是人“原装”的GPS,是本善所在,并能够给人以正确方向,但问题是:人常常是利欲熏心,执迷不悟,让一个好端端的心给熏废了。其实,古人早就给过我们一份《用“心”指南》,叫“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提示我们:在滚滚红尘中,心难免被熏,因此,要时不时地把心拿出来,擦一擦,去除尘埃,才能够认清自我,认清归途,且行且珍惜。  

 

第四,是“安心”。苏轼曾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讲的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此心安处”,这个地方就是“吾乡”。这些年,在保险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吾乡”,其实,也不是找不到,只是不专一,不坚定,容易见异思迁,数典忘祖,就把自己走丢了。“保险姓保”是天经地义的,但为什么做着做着就“二呼”了,最终搞的是“里外不是人”和“无家可归”。结果是在做了一辈子保险之后,突然要问自己:我是谁,姓什么?“吾乡”,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一种皈依所在,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对“吾乡”认知的背后是回答:我是谁,我该干什么,将自己的“心”好好地安放,并薪火相传!  

 

第五,是“用心”。“用心”有两层含义,一是用服务客户之心;二是真用心,用真心。用“心”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分别“公心”与“私心”。都说人非圣贤,在商言商,所以,尽管嘴上常常说:要以客户为中心,但心心念念的仍然是自己的KPI。其实,这本也无可厚非,民以食为天嘛,但关键的是要理解什么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的本质是“义”,是成人达己,要懂得并学会在成就客户的同时成就自我,不能本末倒置,否则,就可能鸡飞蛋打,里外不是人。同时,要用心,要真用心,用真心,这是一个客户主语时代,谁都不傻,客户体验是王道,你是否用心,用了真心,保费“知道”  

 

第六,是“驻心”。都说“知易行难”,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归心、定心和安心都不难,难的是驻心,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前面说的都是愿望和希望,而“驻心”则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是清心寡欲的持戒,考验的是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定。新,如美色,容易乱人心魄,要真正做到“坐怀不乱”并非易事,特别是对刚刚创业的“年轻人”而言。机会太多,容易乱了分寸,没有了分寸,朝三暮四,什么事都做不好。今天的保险业,特别需要安驻“我心”,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并踏踏实实地只做一件事。同时,真创新,创真新,更重要的是要有定力,相信天道酬勤和时间的力量,静静守待着周期的回归。 

 

今天的中国保险业,无疑是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关口,有点“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味道,因此,需要一种反思自我,洗心革面的觉悟,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格局,一种从头再来,重新出发的勇气。“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地位,让我们自豪,但不自满,更不自大,因为,我们不乏自知之明,仍存有一份对自我的清醒和对价值的敬畏,同时,我们清楚地知道: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密度和深度,更需要功能、质量和价值,给社会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给人们一种稳定和安宁的生活,这才是当下中国保险人应有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在这个当下,中国保险业特别需要一场深层次“心”与“新”的对话。现代保险的真谛是爱,而爱需要用心,因此,保险是一份“心”事业,离开了“心”,一切都是虚话,对此,保险人需要一份觉悟和境界。现代保险的发展是新,而新需要灵魂,因此,保险是一份新事业,没有了“新”,将举步维艰,对此,保险人需要一种智慧,将“心”与“新”连接在一起,让心与新相连。最重要的是:从“爱”出发,通过“心”与“新”,让爱的薪火相传,福祉社会!让保险真正成为一份爱的事业!成为一份值得将一辈子托付的事业!

 

 

来源:王和空间,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传递欧洲体育在线_2024年欧洲杯投注@:信息。

 

标签: